Google前董事長施密特說:人人都需要有一位教練!

Google前董事長施密特說:人人都需要有一位教練!

隨著職場壓力和挑戰的增加,越來越多的高階主管開始意識到,光憑個人能力可能不足以應對各種複雜的問題。Google前董事長Eric Schmidt的名言「人人都需要有一位教練!」正是基於這個現實。教練的主要職責在於幫助主管們提高決策效率,避免因情緒或盲點而導致的錯誤判斷。

教練的作用超越運動場

雖然教練這個詞最早在運動領域中出現,但其實教練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管理、職涯、生活等各個方面。從比爾·蓋茨到前美國總統歐巴馬,都曾依賴教練幫助他們突破個人和職業上的障礙。現代領導者越來越認識到,出色的教練不僅能幫助他們提升自己,還能幫助他們帶領團隊實現更高的目標。

1. 教練跟顧問、導師有哪些差別?

下表概述了教練與顧問、導師之間的核心差異:

面向顧問(Consultant)教練(Coach)導師(Mentor)
助人模式「我告訴你」
顧問通常是某一特定領域的專業人士,他們負責提供建議和解決方法,解決某個具體問題或處理某個特定事件。
「我引導你思考」
因為相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無法有現成的答案適用所有人。教練量身定做為客戶制定一套能力成長計劃,從根本的心態信念著手,將過去無效的習慣與做法有效地調整,以開創更多的可能性與行動。
「我指點、提醒你」
導師源於荷馬的史詩《奧德賽》。在《奧德賽》中門特(Mentor)這一角色。總是忠告、支持和勸導,必要時也在一旁教育與指導。
對客戶的假設「你不清楚」
假設客戶是知識、技能或是經驗不足的,需要給予建議或是輔導。
「你一定可以,我們一起找出方法。」
相信客戶本身就是自己人生的專家,只是被盲點或固定思維卡住。教練協助客戶去挖掘內在智慧來突破。
「你還不夠成熟」
對象是較為無知與經驗不足的,需要向導師征求指導和意見,或是獲得某種傳承。
專業關係定位「根據對你問題的分析,策略有123。我會提供資源跟技術讓你操作。」
顧問與客戶彼此是方法購買者與問題解決者。
「我是一面鏡子,會讓你看見自己的思維模式與盲點,由你決定看見後怎樣走,我會陪你一起。」
和客戶一起審視,制定行動計劃,由客戶決定如何行動,彼些是伙伴關係。
「我會用我的經驗指引你。」
通常較被指導者年長和資深。導師將知識和智慧傳授給學生。在商業環境中,導師是一種與擁有特定專業技術的人之間的正式關係。
圖表來自台湾知名商业杂志「今周刊」

2. 我怎麼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需要教練?

成功人士之所以喜歡教練,是因為他們知道教練能夠幫助他們突破個人盲點,勇於挑戰自己並加速達成目標。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需要教練?看看下面的問題:

  1. 我需要有人給我具體的解決方案,因為我對某些事情完全不懂。
  2. 我目前遇到困境,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我需要擺脫痛苦。
  3. 我對自己有信心,但遇到瓶頸,想要有人幫助檢視並找到突破口。
  4. 我有重要的目標(如生涯轉型、提升團隊效能等),想要減少摸索時間並提升效能。

如果你符合第一個或第二個問題,可能更適合找顧問或心理咨商師;而第三、第四個問題則是尋找教練的最佳時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