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把原汁原味的教練技術帶回香港?

我為什麼不把原汁原味的教練技術帶回香港?

作為一位牧師,我在過去十多年中有幸接觸到許多國際教練技術,這些技術在個人成長和企業管理中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然而,當我深入學習並思考是否應該把這些原汁原味的技術帶回香港時,我發現有兩個重要的原因讓我最終選擇了不照搬外國模式。這些原因不僅與文化有關,也涉及到我對基督教價值觀的堅持。

第一個原因:西方與華人思維模式的根本差異

在我學習外國教練技術的過程中,西方的思維方式和處事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西方教練強調的是個體自主、開放式對話,以及通過探討來幫助客戶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然而,當我反思這些方法是否適合香港及華人文化時,我意識到兩者在思維模式上的差異是巨大的。

華人文化強調的是群體利益、關係網絡,以及更為間接的溝通方式。我們的文化背景中,很多時候不會直接表達自己的困難或需求,反而更依賴從長輩、領導或具有權威的人那裡獲得指導。這種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與西方教練技術所推崇的「自主解決問題」存在衝突。

如果我直接把西方的教練技術帶回來,並不經過調整,那麼很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香港及華人社會中的信徒在接受教練時,更需要的是一種兼顧文化特質和溫和引導的方式,而非一味強調個體解決方案。因此,我深信,在應用這些技術時,我必須先進行適應性調整,以符合我們的文化習慣和思維方式。

第二個原因:基督教核心價值觀的融入

此外,我一直認為基督教的核心價值觀應該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所接觸的許多國際教練技術雖然有效,但它們往往缺乏一個關鍵的元素——信仰的根基。

在華人文化中,尤其是在基督教信仰的背景下,我們的生命不僅僅是自我探索和成長,還有一個更高的使命,那就是跟隨基督,活出祂的旨意。因此,當我思考如何將教練技術引入香港時,我認為這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本身,更關乎如何將基督教的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

外國的教練技術固然有其獨到之處,但如果這些技術無法帶領人更深入地與上帝連結,無法幫助信徒在信仰上成長,那它們對我來說就只是半成品。因此,我選擇不把這些「原汁原味」的技術帶回香港,而是結合基督教的價值觀,創造出一種能夠幫助信徒在靈命和生活中全面成長的教練模式。

結語

總結來說,我不把原汁原味的教練技術帶回香港的原因,正是基於對華人文化與基督教信仰的尊重與理解。我相信,只有將這些國際技術與我們的文化背景和信仰價值觀相結合,才能真正幫助信徒突破自我,成為上帝呼召他們成為的人。教練技術不是靈丹妙藥,但當它融入基督教的核心價值時,它將成為信徒生命中強而有力的支持工具,幫助他們在信仰與生活中取得真正的突破。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