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進入教練課程後,立刻就會意識到練習的重要性。在香港基督徒教練協會的認證課程中,設置了兩個重要的練習模塊:Mentor Coach(導師教練,簡稱 MC)和 Peer Coach(同伴教練),這些練習旨在幫助學員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技能。不過,很多學員經常會產生一個疑問:這些練習時數與申請認證時所要求的教練時數之間有什麼聯繫?今天,我們就來釐清這個問題,讓你更好地理解不同練習的作用。
Mentor Coach(導師教練)
香港基督徒教練協會一直提倡教練們要不斷學習和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尤其強調實戰經驗的重要性。Mentor Coach 是協會所倡導的一種提升教練實操能力的學習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學員可以通過與資深教練的互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教練技能,並逐步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Mentor Coach 的練習在協會的認證課程中被分為不同級別,學員需要通過逐步的實踐和反思來提升自己的教練水平。完成導師教練的所有練習階段是畢業並取得認證的必要條件,這些練習不僅強化了學員的實踐能力,也為他們進入職業教練的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Peer Coach(同伴教練)
同伴教練是一種雙向陪伴的學習模式,旨在讓教練之間相互成長。香港基督徒教練協會鼓勵所有教練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通過與其他教練的合作來提升彼此的技能。Peer Coach 主要是指兩位教練輪流擔任教練和客戶,通過這種互動,雙方都能獲得寶貴的實踐經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同伴教練的練習時數如果不涉及收費,則只能算作免費時數或練習時數,不能計算為收費的職業教練時數。因此,如果你希望這些時數能計入認證所要求的職業教練時數,就必須與客戶達成收費協議。同伴教練的練習通常每週進行一次,持續進行多次對話,讓教練和客戶能夠深刻體驗長期的陪伴式成長。
職業教練
職業教練與練習教練的最大區別在於其收費服務。香港基督徒教練協會的職業教練都需要在實際操作中向客戶收取費用,這也是認證過程中的一個關鍵要求。雖然協會並不對收費金額做硬性規定,但教練們通常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服務內容設定合理的價格範圍。
職業教練的服務不僅限於提升客戶的工作效率或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引導客戶發掘自身潛力,並幫助他們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中取得突破。值得注意的是,職業教練的時數必須有一定比例的收費時數,免費的時數不能過多。同伴教練的無償時數不能算作職業教練的收費時數,而 Mentor Coach 的練習時數也不能計入職業教練的認證時數。因此,職業教練需要詳細記錄每一次教練對話,確保在申請認證時有充分的時數記錄。
結語
總結來說,Mentor Coach、Peer Coach 和職業教練之間的區別主要在於它們的練習性質和收費要求。Mentor Coach 側重於提升學員的教練技能,Peer Coach 則強調互相陪伴和支持,而職業教練則是通過專業的收費服務來幫助客戶實現目標。理解這些差異不僅能幫助你在學習過程中有條不紊地安排練習,也能在未來申請認證時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讓你的教練事業發展得更加順利。



